上一页|1|2|3|4|5|6|下一页
/6页

主题:看不见的迪拜——从另一个视角看世界

发表于2013-07-04

迪拜,以其奢华前卫的外表,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。人们像追逐天堂一般来到这里,却发现它还有地狱的一面。



 

发表于2013-07-04

上世纪60年代,迪拜还只是一个以出口珍珠闻名的渔港。随着1969年第一桶原油的出口,70年代迪拜的经济和城市基础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。图为1978年,迪拜鸟瞰。



 

发表于2013-07-04

然而,迪拜的石油储量只占整个阿联酋的5%,发展前景十分有限。于是,在此后的三十余年里,迪拜皇室调整策略,依靠地理位置优势和免税政策,使迪拜发展成为中东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和贸易中转站。图为1997年11月,迪拜王储Sheikh Mohd bin Rashied(图中偏左着棕色长袍者)出席迪拜航空展开幕式。



 

发表于2013-07-04

迪拜地处热带沙漠,自然条件恶劣,年平均温度达35摄氏度。但迪拜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,在海中造岛,在沙漠中建楼,以极具现代感的新奇景观打造房地产业和旅游业。据统计,迪拜拥有占世界1/5高楼起重机。图为2005年9月9日,大型机器将沙子抽到未成形的棕榈岛上。



 

 

发表于2013-07-04

星帆船酒店、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、棕榈岛、迪拜塔,迪拜的每一个工程都能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。迪拜树立的新形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游客。这一切,加快了迪拜的国际化进程。图为棕榈岛。



 

发表于2013-07-04

迪拜的原住民只占迪拜总人口的20%,他们享受着世界一流的福利——医疗免费、教育(从小学到博士)免费、福利分房,甚至电话费也免交。图为2012年12月26日,迪拜郊外,几名训练猎鹰的迪拜人。



 

发表于2013-07-04

迪拜实行君主立宪制,迪拜人对皇室十分尊崇,他们认为,是英明的皇室将迪拜从一片沙漠变为中东明珠。图为迪拜机场外的皇室宣传广告。



 

发表于2013-07-04

在迪拜,有三种人。一种是享受高福利的本地人;一种是在迪拜投资和工作的外国人;还有一种是外国建筑工人,他们多来自于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。



 

发表于2013-07-04

在迪拜,超过30万劳工居住在索纳布尔。劳工们乘坐拥挤的巴士在工地和栖息地间往返,每天在沙漠的高温下工作超过14个小时。图为索纳布尔,墙上白纸用数种语言写着“不要随地吐痰。”



 

发表于2013-07-04

许多工人有着类似的经历——在家乡听闻了招工者对迪拜的美好描述,变卖家产或举债前来,到迪拜的第一天便被没收护照,然后发现实际工资远比不上招工头承诺的四分之一。图为工人们乘车往来于工地和住所。



 

上一页|1|2|3|4|5|6|下一页
/6页